山东省社科理论骨干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第四期学习体会

发布人: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07   浏览次数:77

 今年有幸参加了全省社科理论骨干研修班,聆听了专家学者们就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等内容所做的报告,深切体会到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面临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地位不动摇。

2016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的这一论述指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19世纪开始,中国人为了寻求强国富民之路,作出种种艰辛的探索和尝试,也曾努力向西方学习,但最终都行不通。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之后,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兼具科学性与革命性,契合了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要求。95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道路上胜利前行,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根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前途命运。

对于任何一个政党来说,选择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思想都是至关重要的。政党的指导思想是该党的宗旨、目标以及全部政治活动的的一以贯之的理论指导原则。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至今未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诸多具体表现,但理论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首要表现。比如,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会始终坚定;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根本追求和对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科学阐明为理论基础;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勇于变革,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能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关系到党的前途与命运。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共荣共损的密切关系。在革命时期,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们党才多次在频临绝境的情况下重生,并愈益发展壮大,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我们党也由革命党发展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铸造出新的辉煌业绩。而苏联共产党发生蜕变,丧失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在于其没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没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一是教条化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僵化固守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原则性设想,导致社会体制日益僵化、失去活力;二是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打出了“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旗号,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并最终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 苏联共产党的境遇说明: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的性质就会褪变,就会丧失先进性;不掌握理论领导权,任由各种社会思潮任意泛滥,共产党就会亡党丢权。当前,在西方思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下,一部分党的干部迷恋金钱、滥权渎职、违规违法,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反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丧失。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有效应对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思想保证。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党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事关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任何社会,处于指导地位的从来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往往用严酷的制度、甚至采取暴力来维护有利于阶级统治的指导思想。资本主义虽宣称主张言论与思想自由,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自由”需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他们决不容许任何宣扬革命、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并会利用各种途径宣传灌输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并使其占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我国所有制和社会生活的呈现多样化,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我们在新的条件下坚持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思想意识领域出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同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干部腐败、道德滑坡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也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方向问题上的混乱认识。在国际上,西方国家从未停止从政治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与颠覆,当前正以更间接与隐蔽的方式实施他们的图谋。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得到部分人的大肆喧嚷鼓噪,混淆了人民视听,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形势的复杂多变、社会变化的深刻多样、人们的思想的差异多元,越发凸显了以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如果让各种“非马”甚至“反马”的社会思潮任意滋长,思想领域的混乱和社会动荡将难以避免,国家和人民将会陷入灾难之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近些年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的糟糕际遇,从反面证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绝不是真理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永恒真理。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吸收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在实践中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开辟了自身发展的新境界,焕发出勃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与命脉,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丢。但我们决不能照搬固守马克思主义,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具体结论都完全遵照执行。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就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多次宣称因为社会形势发生了改变,自己的某些看法和结论过时了,并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改变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补充、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意义不在于它对某个具体问题做出结论或给出答案,而在它于为人民改造旧世界、开拓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原则。我们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并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决不能拿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去框定实践、剪裁实践。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如果失去创新、固步自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会窒息。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和坚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党领导人民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坚持创新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能够由衷接受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如果马克思主义仅仅是被少数理论家和党的部分领导所掌握,广大人民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会运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成了一句空话。马克思主义理论是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愿望与利益诉求。因此,大众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可以实现大众化的前提。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工人运动自发的产物,也不是一般性的生活常识体系,而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知识分子总结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特定概念系统和严密理论逻辑的科学体系,其价值与意义不是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要真正走进大众,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需要经过非常艰苦的大众化工作。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普及看作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首要的政治工作。可以说,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持续推进中得以确立和巩固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事例把抽象的理论讲清楚,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方法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但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更不能为了追求通俗化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蓄意或无意地错误解读,使马克思主义失真、失准。如果把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进行宣扬、推行,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只会引起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密切关注人民诉求,客观分析和阐释人民实际生活遇到的现实问题,找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的结合点。如果脱离实际,不顾客观情况,单纯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极力畅想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却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避而不谈,就不能让人民真正信服。要多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内涵,并通过对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收入、住房、医疗、就业等问题的解决来更好地彰显马克思主义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特性。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程美

                                                                                     201886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VIP认证)官方检测中心·BinG百科 版权所有
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133号 网址 www.hzhfdj.com
Baidu
sogou